作者介绍
三岛由纪夫是在日本陆上自卫队东部总监部自杀的,自杀前又发表了十分激进的演讲,1970 年的时候,这个新闻由驻日记者传到国内,那时候国内还在闹“文革”,“中央文革领导小组”觉得这个作家不好,便把他定性为右翼作家,组织一个班子把他的几本代表作翻译过来,作为供内部批判使用的材料。这样一来,他的作品也就没能与广大读者见面,相关研究更是没有人做了。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80 年代中期才有所改变,当时,我的老师唐月梅先生得到习仲勋同志的特批,翻译了三岛由纪夫的《春雪》,国内的读者这才知道日本有这么一个作家。不过,叶渭渠先生和唐月梅先生最初研究并翻译三岛时,也是全面把握他的文学理念与他的政治倾向的,在关注他文学中的美学特质的同时,也未曾忽视三岛本人的保守主义倾向。
两位老师耗费了许多精力,把三岛由纪夫这样的作家介绍到国内,又推动三岛由纪夫全集在国内出版,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曾受到很大阻力,包括作为弟子的我想跟随他们研究三岛由纪夫而受到的阻力乃至压力,都是极大的。当时这些东西会跟你在单位的处境直接挂钩,我后来转而研究大江健三郎,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专访许金龙《“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
也很可惜,从没有人把三岛和村上春树相提并论,而我觉得这才是有趣的切入点:他们都酷爱运动——尤其都爱跑步;他们都是摩羯座,都有惊人的自制力和执行力;都吃得透西方人文艺术的精髓;都是先有美学标准、再渐渐完善政治观念,也都不讨评论家的喜欢,甚至都曾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陪跑者(再给村上一些机会摆脱“曾”字吧),甚至对婚姻的态度也有类似之处……不过,他们的共同点大约也就这些了,归根结底,三岛由纪夫是一个幻体,村上春树却是真人形态的小说家——去银行、医院时,村上会被叫到名字,被群众围观,但三岛就不会有这种烦恼啦。
——于是 《无常的肉体与永恒的精神》
传统与前卫的结合是我作品特点之一。他看到了我的作品当中没有表达出来的部分,看到了并且通过被隐藏的部分了解到我的真实想法。三岛先生自身是一个不喜欢传统当中的腐朽部分的人,但是却对我描写传统元素的作品做出正面的反应,并且一语道破我是通过描写传统来夸张渲染腐朽元素。他曾经调侃我说:“横尾你读我书能理解多少?我与你交谈虽然不知道你在支支吾吾些什么,但是看你的画就明白了。” 后来也是因为三岛先生的引荐,我有缘得到在纽约举办个展的机会。对我来说他是我人生的引领者,思想教育者。
……
三岛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诺贝尔奖,他也的确因为没有得到而感到失落,这是世人看到的一面。世人不知道的是三岛为什么想得到诺贝尔奖。没有诺贝尔奖他也一样流芳后世。他并没有丝毫在意“诺贝尔奖获得者”本身的价值,而是存在一种类似孩子喜欢玩具的嬉戏心理。
他对任何事都会持有这种嬉戏心理,调侃人生,但这种心理并不是指童心。这种嬉戏心理贯穿在每一件琐事当中,后人站在很多角度去分析去评判他,但是依然困惑不已。那是因为太多人没有看到他的这种嬉戏心理,他的戏剧性人生也正是源自于嬉戏心理,建立盾会是这样的,最后的演讲也是这样的,他的生与死都是嬉戏心理的演绎。
——专访横尾忠则 《人生在世,“嬉戏”二字》
“第一次拜见您时,我曾向您说过,不在万籁俱寂的深夜,我便不能工作,即便如此,在远离人居的地方,反而也同样不能工作。这是真心话,现在我越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一旦开始创作,便会觉得一股强烈的不安,仿佛自己空空如也,连一个依附之处也没有。这就是尼采所谓的‘赐予太阳的孤寂’吧。”——1946 年3 月3 日 平冈公威
——《与川端康成的书信往来》
其实我研究三岛由纪夫,是因为被他的小说打动了。为什么会被打动,一开始我也无法说清楚缘由,但是后来,我从三岛由纪夫的作品中感受到,他热爱文学的同时也憎恨着文学。我感受到了他对文学的爱憎,就是被这一点打动了。我并不是那种一下子就会沉迷文学的人,但是三岛由纪夫让我感受到了文学能够具备的柔软性,我从此喜欢上了文学,也对他的作品格外感兴趣。
——专访三岛文学馆馆长佐藤秀明 《“脱离社会”的三岛由纪夫》
内容介绍
专门关注日系内容的超人气品牌「知日 ZHIJAPAN」推出《知日》特集第45弹 《知日·这就是三岛由纪夫》特集!
“你在放荡的孤独中闪光。”——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人生轨迹与人物关系,三岛爱慕的四大名伶,带你了解三岛的传奇人生;
*三岛由纪夫珍贵手稿,土门拳、筱山纪信镜头下的三岛由纪夫,与川端康成的书信往来,为你展现最真实的三岛由纪夫;
*从《金阁寺》到《潮骚》《春雪》《近代能乐集》,与被遗忘的《青色时代》,带你感受三岛作品中独特的美学观,古典主义与悲剧性,肉体与精神的永恒对抗;
*好友横尾忠则、三岛由纪夫文学馆馆长佐藤秀明、译者许金龙将带来他们对三岛的解读;
*三岛由纪夫文学散步,人生最后的晚餐,一览那些不可错过的三岛地景。
一本《这就是三岛由纪夫》,带你洞悉最具才气与争议性的三岛由纪夫,走进这位日本“海明威”的奇妙世界。
他拥有毋庸置疑的才华,人生中三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与夏目漱石、川端康成、安部公房、太宰治、芥川龙之介等一起构建了日本现代文学的大厦。他作品中的古典主义与悲剧性、肉体与精神的对抗、“美”的炙热与精致,令无数读者沉醉。
他拥有不可估量的国际影响力,是海外知名度最高的日本近现代作家,被誉为日本的“海明威”。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语种持续再版,《萨德侯爵夫人》《鹿鸣馆》以及《近代能乐集》中的诸多作品被搬上戏剧舞台,另有十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人们一次次地对他进行解读、分析与研究。
他至今仍被一些人唾弃,而被另一些人奉上神坛,也被更多的年轻人们所不解。困惑的是,他究竟是谁?或是爱之深而无法用言语传达,或是恨之深而不屑一提,或是被错误地认为不过是耍耍笔杆子的一介文人,或是被错误地认为是思想扭曲、极度变态的恶人。1970年那场精心谋划的自杀,不仅令整个日本瞠目结舌,让世界文坛为之错愕,更是成为了正确认识并推广三岛文学的绊脚石。
而超越了生与死、政治与派别之争、文学的边境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艺术家三岛由纪夫。一位将文学才能发挥到极致、将“美的学问”视为毕生所求、将自己的喜恶毫不掩饰而不放过任何一个展示机会的艺术家三岛由纪夫,一位不可复制的、也几乎不可一世的艺术家三岛由纪夫。这位被很多人们深爱的艺术家三岛,被认为是纯粹的,是值得推崇的,而这种所谓精神上的“纯粹”,也许只是后人施于他的一种美好幻想,抑或确是褪去所有虚名后的唯一的真相。关键是,当初,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与他相遇?
不必过多解读,也无法面面俱到地展现,他的人生际遇之奇妙,他的作品之多、涉猎范围之广,怕是即使是专门研究三岛的人,也要用很多年的时间才能消化完。我们也不谈政治,艺术本身就代表了艺术家眼中的政治。
请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