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治学的门径与取法》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清代稿钞本》等。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等。
内容介绍
本书由作者近年陆续写成并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结集而成,我们选取其中关涉“晚清民国政治、社会与文化”这一主题的文章共计十四篇独立成书,主要篇目有《从科举到学堂的中西学之争》《先锋与本体的冲突——壬寅浔溪公学第二次风潮述论》《天地人生大舞台——京剧名伶田际云与清季的维新革命》《盖棺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应》《清末城镇结构的变化与商民罢市》《民国开国的歧见、新说与本相》《“北洋军阀”词语再检讨与民国北京政府》《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华南”概念的生成演化与区域研究的检讨》等文,汇集了近代史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晚清民国这阶段中国社会的转型有重要的启发。
用后来的特定分科观念眼界考察并不按照分科发生演化的历史问题,如何顾及历史上人事本身具有的各个层面及其相互联系,而不至于为了将就分科的范围先入为主地取舍材料以致肢解了事实,或者说,如何才能善用分科的长处,同时又不受其局限而导致偏蔽,尽可能依据各类相关材料,梳理史事本来的时空联系,由全过程和各层面最大限度地展现历史本相与前人本意,实在是治史能否得法的一大关键。
请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