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常盘大定(1870—1945),日本宫城县人。著名宗教学家,真宗大谷派高僧。曾任东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佛教史。其生前多次来华,实地考察宗教文化遗迹,尤其注重对史迹的拍摄、拓制和记录。主要著作有《印度文明史》、《释迦牟尼传》、《中国佛教史迹》(图版六册,附日、英文评解,与关野贞合著)《中国佛教史迹踏查记》、《中国文化史迹》(十二卷,与关野贞合著;中译本为《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等。
廖伊庄,长年从事中国语言文化的教学研究工作,现任教于日本千叶工业大学。译著的主要中日文书籍及影视作品有《末代皇帝·溥仪》《京杭大运河》《中国江南水乡》《纪念周恩来总理》《邓小平》《血色黄昏》《郑念之三国志》《宋氏三姐妹》《夫妻井》《少年启示录》等。另编著有中日文教材、词典十余种。
关野贞(1868年1月9日-1935年7月29日),日本的建筑史家、东大教授。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存而为人所知。1910年为东大教授。其间,进行平城宫址的研究,之后被授予工学博士。平城宫址在1922年被指定为国家史迹。1910年始,屡次进行朝鲜半岛和中国的古建筑调查,并致力于保护。1920—1928年,和家常盘大定以重要佛教寺院为目标,在中国做了五次长期调查,注意到了古建筑自身的发展。
木下杢太郎(木下杢太郎,きのした もくたろう,1885年8月1日-1945年10月15日)是一位日本诗人、剧作家、小说家、美术史家与医学学者,并曾担任爱知医科大学教授,本名为太田正雄,出生于日本静冈县贺茂郡汤川村(今伊东市)。 伊东忠太(1867-1954),日本著名建筑史学家。一生致力于日本传统建筑及亚洲建筑的研究,是最早来华实地考察的日本学者之一。著作包括《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装饰》《东洋建筑之研究》《见学纪行》《法隆寺》等。伊东不仅是近代日本建筑学科的创始者,也是东亚建筑研究的先驱,有“工学泰斗”和“建筑巨人”之称。
内容介绍
《云冈日录》是日本南蛮文学创始人木下杢太郎将自己在中国云冈石窟二十多天来对当地佛像的考察、临摹以及拍摄汇集成此书。书中囊括了大量清末时期云冈佛像的历史图像,手绘照片,以及石窟布局示意图。由于战乱及自然灾害等因素,云冈石窟的部分洞穴及佛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以及损毁,因此,这些资料在今天看来就显得尤为珍贵。此外,作者还将云冈一行的所遇到的林林总总记录于书中,鲜活地再现了晚清时期的人文风貌与社会现状。《中国佛教史迹》,又名《续访古贤之迹》。作者常盘大定是日本著名宗教学家,其生前多次来华,足迹遍布中国。在踏访中,尤其注重对史迹的拍摄、拓制和记录,所作日记也一丝不苟,每次都留下数量可观的图文资料或日录。 《中国佛教史迹》即其第二次来华探访之成果,其中还收录了作者实地拍摄的佛教文化遗迹图片、拓片及手绘地图123幅。其所记录的文化遗迹,在历经动荡、战乱、自然灾害之后,绝大多数或不复存在,或残缺不全,这些图片及资料成为我们了解当时中国现状,尤其是佛教史迹或文物的难得文献;为学者研究佛教文化、修复破损文物、佛寺原址复建等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原始影像凭证和文献资料。《中国纪行》中的500余副手绘图涵盖了地图、建筑临摹、风景草绘、实物素描……这些图均出自于作者伊东忠太在晚清时期对中国的游历过程,图像细致入微,内容丰富。更重要的是,多数建筑已经损毁于战乱及自然灾难之中,书中所引用的多数文献内容也已经难以再现。这本书能够保存至今,是难得的中国建筑文物的记录。《中国古代的建筑与艺术》在中日两国建筑史上,关野贞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所建立的遗产调查、研究方法和保护理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关野贞也是近代“日本的中国建筑史学”创立者之一。他在涉华建筑与实地考古方面,是一位先驱者,一生来华不下十余次。其侧重建筑与考古研究,尤其是运用考古学方法,对建筑及其艺术作详实考证,以微观研究见长。在1906~1935年之间,关野贞通过对中国建筑的广泛考察和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中国建筑与遗产观。在这个过程中,关野贞拍摄了大量照片,全面记录了20世纪初中国建筑遗产的保存状况。这些对中国建筑及文物的记录包括陵墓碑碣、石窟造像……内容详细全面,次序条理清晰,兼具整体性与前瞻性,反映了关野贞在遗产记录上的专业素养。
请 登录 后发表评论: